新顶点小说 > 节目组失联,荒岛直播逆转人设全文免费阅读 > 第284章 乐评辩论,赛博月老

第284章 乐评辩论,赛博月老


第284章  乐评辩论,赛博月老

        几天后,《华夏歌会》(录播)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这时,除了神级现场外,更多人开始关注《告白气球》和《星晴》这两首歌的品质。

        从前世的热度就知道,这两首歌都很火爆,属于大众最喜欢听的小甜歌。

        虽然换了世界,但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威尔逊),大部分的听众们,无论是不是歌迷,依旧很喜欢这两首歌。

        所以在歌会的视频里,到了这两首歌,弹幕就密密麻麻地将整个屏幕都盖满了,变成了告白墙——

        【张晓东,我喜欢你!】

        【三年二班的彭莉莉,我们毕业就在一起吧,好不好?】

        【点赞过100就向刘湘婷告白!】

        【助力每一个不知死活的梦想。】

        【宝莉永远爱牛哥!】

        【张磊(爱心)李鹏宇】

        【等等!刚才弹幕飘过去个啥?】

        把这些告白的弹幕全都屏蔽,弹幕才稀疏一些,能看到对歌曲的评论:

        【被告白弹幕墙吓到了,这两首歌简直是心灵春药,听着就想谈恋爱。】

        【这两首歌千万不能在单身的时候听,太扎心了,简直是虐狗神歌。】

        【别说了,本来笑得很甜,现在笑不出来了。为什么爱情这么甜,我却在独自吃苦?】

        【我敢打赌,苏哲绝对恋爱了,写的歌充满了恋爱的酸臭气,再也没有单身狗的芬芳了。】

        【还有之前发的《就是爱你》,也是甜歌,这张专辑里已经有3首甜歌了。】

        【不会12首歌全都是超甜的情歌吧?那这张专辑应该叫《糖尿病》,听完就犯病。】

        【叫《你们这群单身狗都来看看我超甜的恋爱》!】

        【汪!】

        虽然评论中有些调侃,但可以看出,大部分听众都很喜欢这两首歌。

        但在艺术评论中,大众往往是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甚至大众化都算得上负面buff。

        ——我和大众一样的喜好,那我还算精英吗?

        于是,有乐评人站出来批评苏哲。

        他们不敢谈乐理了,知道不可能比苏哲更懂,就在唱功上挑刺:

        【吐字含混不清,苏哲的唱功已经下降到这种程度了?】

        【要不是有歌词字幕,我都听不懂苏哲唱了什么。】

        【苏哲只把心思放在气球、烟花上,却忘了最重要的歌曲部分。】

        【真的很让我失望。】

        他们说的吐字问题确实存在,因为苏哲唱的两首歌恰好都是周董的歌曲。

        前世,周董从出道以来,就被批评吐字不清,甚至还有“结巴”的黑称。

        对此,周董解释过,他将人声当做一种乐器,要和旋律融合一体,所以不能咬字太清楚,否则就有些突兀了。

        而且弯弯腔本来就喜欢连音,比如“我宣伱”“酱紫”等。

        旋律融合加连音,加起来当然就不太清晰了。

        苏哲在翻唱时,考虑过改变,甚至唱过一版咬字清晰的版本,依旧不错,但就是不如原版好听。

        所以他尝试几次后,还是选择了周董的唱法,但他没有弯弯腔,比周董吐字清晰一些。

        但哪怕如此,他也被乐评人们喷吐字不清。

        对此,苏哲却完全没有回应。

        反倒是尤梦黎有些生气,在微博上说:

        【当歌手尝试先锋探索时,总有些故作高深的人,在旁边冷嘲热讽。】

        还有乐评人想和她辩论,说她无脑护苏哲,骂她恋爱脑。

        于是尤梦黎连发几条微博,长篇大论:

        【理查德·施特劳斯说过:The-human-voice-is-the-most-beautiful-instrument-of-all,but-it-is-the-most-difficult-to-play(人声是最好的乐器,但最难演奏)。】

        【这叫人声器乐化,即人声能够像乐器一样随着旋律线或者踩着节奏点,和其他乐器形成共同演奏的状态。】

        【我在探索人声器乐化时发现,汉语和英语不同,后者可以连读(如“not-at-all”连读成“闹太套”),比较容易处理;但汉语就需要适当地模糊咬字,字与字之间尽量连绵,才能成功器乐化。】

        【当然,除了咬字外,还有更多小技巧,比如苏哲在高音时,用语气词连接字音和旋律,语气词的选择要符合……】

        尤梦黎说得太专业了,乐评人被驳斥得闭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观战的路人们也看呆了,惊呼:

        【尤梦黎好专业啊!】

        【不愧是音乐才女,太厉害了,太有音乐才华了!】

        【公主殿下赛高!】

        【全程吊打,太残忍了……】

        尤梦黎很谦虚:

        【大家过誉了,我只是在探索而已,可苏哲已经推出成熟的歌曲了,他才是伟大的音乐人!】

        苏哲看到后,回复她六个重点:

        【……】

        意为:你想多了,我就是按照原版唱的,根本不懂什么人声器乐化,你才是大神。

        他甚至怀疑,周董都没想这么多,只是本能地觉得这么唱这样更好听而已。

        (并非贬低周董,他自己说“原则就是好听就好”。其实靠本能更需要天赋,研究理论反而是凡人接近天才的办法。)

        但尤梦黎却觉得,苏哲的意思是:

        这么简单还用解释吗?你闲的没事儿干了?

        围观的众人也这么想,都觉得苏哲理论造诣更高,只是懒得向庸人解释而已。

        【高,实在是高!】

        【我原以为尤梦黎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这人比尤梦黎还高深莫测,这是谁人的部将?】

        【说过多少次了,乐评人不要随意批评苏哲,你们还在第一层,他就在第五层了,现在第三层的尤梦黎就把你们打得溃不成军。】

        【不长记性,又被打脸了吧?】

        在大家嘲笑乐评人的时候,尤梦黎的粉丝们却在关注:

        【等等,尤梦黎性格很“包子”,被欺负被骂了都不还嘴,怎么今天这么激动?】

        【第一次见到尤梦黎在微博上吵架,很不适应。】

        【她为什么为了苏哲这么激动?】

        粉丝们有不妙的预感。

        酥油饼CP粉们却兴奋坏了:

        【“你们可以骂我,但不能骂我哥”!真的太甜了!】

        【kswl!其他CP都是邪道,还是酥油饼最甜!】

        【两人简直是伯牙子期,互相懂对方的音乐理念,智性恋已经迷死这一对了,请务必锁死。】

        【我无法想像,两人生一个孩子的话,能不能超越贝多芬、莫扎特?】

        【我建议他们尽早结婚,号召国家响应,三年抱俩,五年生仨,乐坛未来就靠你们的孩子啦!】

        【还有姚长城,别折腾那破蓝鞋了,抓紧回家多生孩子,男女篮的未来就看你孩子的性别!】

        乐评辩论帖,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催生帖,这帮CP粉面对父母催生时苦大仇深,催生苏哲时倒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不仅如此,《华夏歌会》最新一期的视频,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许愿池”。

        在《告白气球》和《星晴》这两首歌的时间里,无数人发弹幕告白,彻底遮住了画面。

        告白的人多了,当然有成功的人,纷纷回来还愿:

        【已经在一起了,谢谢苏哲!】

        【不骗大家,我刚在弹幕上告白,就收到了对象的告白信息。】

        【太灵了,我看玄学还不信,结果自己只是在弹幕发了对方的名字,立即就告白成功了。】

        他们确实没有说谎,但这叫幸存者效应——

        告白失败的人都忙着自闭,哪有心情跑过来说不管用?

        于是来还愿的,可不都是成功者吗?

        但当代网友的精神状态是,嘴上反封建迷信,信唯物主义,到事儿上就信玄学了。

        游戏抽卡都得玄学,更别说告白了,听说这里灵,管他听不听歌,就都来许愿。

        本来网上就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许愿池”,比如柳禾珞微博下就一堆求锦鲤的,如今《华夏歌会》里的《告白气球》和《星晴》也成了著名的“赛博许愿池”,专管姻缘。

        甚至还莫名其妙地有了分类:

        男追女在《告白气球》发弹幕,女追男在《星晴》发弹幕。

        包括单身求偶,也这么分。

        <div  class="contentadv">        苏哲自己都看懵了:

        “这又不是厕所,怎么还分男女?”

        《华夏歌会》更是惊喜,看着点击量和弹幕数疯狂上涨,瞬间超过了以往的最高记录,而且还在不断上涨中。

        只可惜现实中的许愿池要扔一个硬币,赛博许愿池却只需要发弹幕,赚不到钱,否则这都能立个月老庙了,香火绝对少不了。

        这让他们忍不住感慨:

        “苏哲牛逼啊!真是请对他了!”

        苏哲接到歌会的感谢电话时,还觉得哭笑不得,认为只是个有趣的巧合罢了,直到系统提示——

        【正面人设:赛博月老(8%)】

        【抽取奖励:翻花绳(初级)】

        苏哲:……

        “这槽点也太多了吧?赛博月老是什么破人设?怎么涨进度?难道要在网上开婚介所?还是去《非诚勿扰》当主持人?”

        “还有翻花绳是什么破奖励?因为月老擅长牵红线,就会翻花绳吗?”

        这破奖励完全没有作用,再加上这破人设也不诱人,苏哲没有丝毫提升的动力:

        “算了,就放在系统里发霉吧,我才不想当月老。”

        虽然“赛博月老”的人设不吸引他,但名声传出去后,更多的人听到了这两首歌,无数歌迷求他快点发专辑。

        苏哲也终于放出了新专的名字《过去的CD》,和全部12首歌的歌名。

        看到歌单后,大家终于确定了——

        这12首全都是情歌!

        于是乐评人们找到了新的角度,开始批评苏哲。

        别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盯紧了苏哲?当然是为了热度啊!

        夸奖哪有热度?夸得再好,有甘蔗们夸得好听、夸得花样百出吗?

        不可能!

        所以必须批评!所谓骂一句苏哲大红大紫。

        对于乐评人来说,只有骂大热的明星,批评大热的歌曲,才能获得最大的热度。

        而且除了蹭热度外,他们也想借此获得更高的地位和钱财。

        ——因为任何做评论(评测)的,最赚钱的办法就是收保护费。

        比如米国影评人最巅峰期,说你垃圾,有可能让你损失几百上千万票房;夸你优秀,也有可能增长几百上千万票房。

        更别说某些顶尖影评人,还能影响到奖项归属,都是名利。

        所以哪怕是七大制片厂,也得给他们交保护费,不求能颠倒黑白,只求稍有些偏向就足够了。

        反倒是国内,影评人收钱办事太明显(《无极》都夸),导致没什么权威性,对票房的影响力很低。

        乐评人更别说了,和网文评论差不多,他们越看衰的歌曲(网文)反倒越火爆。

        评论人收保护费这件事,国内最好的例子是格力之虎,逮着苹果母公司一顿喷。

        虽然有些是真的,但倾向性太明显了,就想敲诈保护费,没想到对方老板是说脱口秀的……

        总之,乐评人盯上苏哲了:

        【只会写小甜歌,苏哲江郎才尽了。】

        【民谣之王堕落了!一整张专辑竟然全都是情歌。】

        【虽然没听到专辑其他歌,不知道质量,但题材单一,只写爱情,再也不是曾经关注理想,关注友情的那个苏哲了。】

        【没办法,苏哲拍爱情片赚了那么多,终于找到流量密码了。写理想、写人生多累啊!还是写爱情好,又简单,又赚钱!】

        这次乐评人被打脸打聪明了,没敢再拿质量说事,但揪着题材不放,粉丝还真不好反驳。

        甭管苏哲是怎么想的,但乐评人就说他只写爱情是堕落,是庸俗,是不思进取。

        甚至连看到苏哲就高挂免战牌,退避三舍的黄大炮都觉得找到了完美的切入时机,站出来开团:

        【有些乐迷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苏哲只写爱情,乐评人就说他不思进取。因为一直做同样的题材,很容易产生同质化,最后写出差不多的歌,不就是糊弄歌迷吗?】

        他觉得自己的评论很公正,完全没有被打脸的风险:

        短时间内写同一个题材,可不就会同质化吗?同质化了,还能都是精品吗?

        难道他还能写出12首精品情歌?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现在拿出来做宣传的3首,肯定就是主打歌了,剩下的9首,估计都很一般。”

        黄大炮心中打着小九九。

        作为专业乐评人,他当然知道,一首专辑里有这三首主打歌就很强了,不能强求每首歌都是精品。

        除了精选专辑外,以前黄金时代的歌手们,也不可能一张专辑全是精品!

        有1首王牌,再加上几首优秀的,就算顶级专辑了。

        但他就得吹毛求疵。

        所以黄大炮大胆开炮,连发几条微博声讨:

        【有粉丝说我为了报仇才骂苏哲,小瞧我了!我在为一个音乐天才的陨落而悲痛!】

        【这首专辑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苏哲永远失去了我的尊重。】

        【名利和成功才是音乐人最大的陷阱!贫穷是创作者最大的天赋。】

        【苏哲已经掉入金钱的陷阱中,他现在是一个成功的老板,成功的商人,成功的制片人,但他开始逐渐褪去音乐人的身份。】

        【我大胆预言,他的演技和编剧能力也会因为金钱的腐蚀而消失。哎,又一个被金钱打败的天才创作者。】

        对此,苏哲依旧没有回应,不让他蹭热度,只照常发微博宣传:

        【明天七夕,牛郎和织女相会,你猜他们会听什么歌?】

        粉丝们纷纷回答:

        【当然是《过去的CD》!】

        【快点发售吧,我迫不及待想听《今天你要嫁给我了》!】

        【为了能在婚礼时唱这首歌,我连婚礼都推迟了,求求你快发吧。】

        除了粉丝外,还有某著名安全措施品牌杜老师,习惯性地蹭热度:

        【一年见一次,听什么歌不关键,关键是把这一盒用完。(链接:杜老师七夕特价装,1盒12枚)】

        苏哲:……

        首先,杜老师你没给推广费打什么广告?

        其次,听什么歌很关键!必须听《过去的CD》!

        最后,用完12枚是不是有点过分?

        岂不是——从特仑苏到矿泉水再到西瓜汁?

        评论里果然也在讨论:

        【12次是不是有点狠?】

        【很多吗?我都是十几次啊,难道你们不是吗?】

        【你要这么说的话,我只能说——对对对,太少了,我都二十次!】

        【哎呀,我男朋友就这样啊,还是好闻的水果味呢!】

        【我男朋友是古龙水味!】

        【本人栀子花味路过,和日常饮食有关。】

        【开始卷味道了?那我也是花香款——石楠花味。】

        【只有你是诚实的……】

        【好嘛,人均百万年薪,人均一八五,人均十八公分,人均半小时,人均12次,还有什么?请补充。】

        【还有人均985,人均BBA,人均大别墅……】

        【看到这些,在现实中我会羡慕得流口水;但在网上,我会说你还得继续努力。】

        苏哲见话题越扯越开,车速越来越快,立即无情地将杜老师的回复删除。

        但不知道为何,网上传出了七夕节三件套——

        鲜花,杜老师,以及《过去的CD》。

        苏哲:……

        他一点都不想和杜老师捆绑销售。

        结果,严喜玲还专门打电话问他:

        “刚才杜老师市场部联系我们,想要合作推出《过去的CD》联名款,一盒12枚,每一枚都印上一句歌词,款式分别是超薄、颗粒、螺纹……他们愿意给百万联名费,还给你销售额的百分之十!”

        杜老师不愧是最会网络营销的品牌,抓热度的能力太强了。

        但苏哲就没听说过哪个明星会代言这种产品,更别说联名了。

        他急了:

        “严姐!你疯了?”

        严喜玲哈哈大笑:

        “逗你玩呢,我立即拒绝了,告诉他们那是另外的价钱。但真的太有趣了,我从没听过这种合作。而且杜老师最会抓热点,既然它都想联名,我有一种预感——新专要爆!”

        我真见过某些女网友在网上互相攀比味道,什么水果味,花香味,牛奶味都出来了。

        对了,中间有一段英文,在起点不算字数,放心,不坑订阅。


  (https://www.xddxs.net/read/3218320/11552960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