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章节目录 > 第159章 顶级文士的重要性,李元吉心悸的不

第159章 顶级文士的重要性,李元吉心悸的不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当岑文本将海康以及岭南的情况全部了解清楚之后,心中震撼之余,随即就来到李元吉身前。

    “大王,臣想直接开始做事了,大王你就开始安排吧。”

    李元吉看着满是干劲的岑文本,整个人都是乐了。

    “好,既然景仁有这个想法,那就开始吧,达和应该都与交接了吧?如今这里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开垦荒地,这是不能停下的,必须要保证耕地,才能有更多的粮食,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

    其次就是城池的扩大,前面你也说了要快速增多人口,我们都已经确定了下来,但人来了,必须要有住的地方,城池的扩建也是刻不容缓,然后就是人口,如今海康有十五万八千六百余人,必须尽快扩展到三十万。

    这个数字,只是眼前的第一个目标,后面要想办法让人口突破到五十万,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上千万,不过后面有点远了,先一步一步来。

    然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商业贸易,如今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很多商业商品,除了军事上的,也就是武器、甲具这些,其他的统统可以卖,而且等候我们的军械换新,能够打造更好的军械之后,如今的军械都可以卖。

    对此大王只能重用其子,以彰显大王对其爱护,更是为了让所有人看见,凡是跟随大王之人,大王绝不会过河拆桥,如今冯盎又放弃二十一州政务,只负责大军,冯盎做出的牺牲太多。

    这个问题是昨日臣听达和说的,如今我们的官吏,几乎都是从矮个子里挑高个,有的甚至识字都不会,只是略微有些经验,或者是在当地有些声望,直接就开始任用,这对岭南未来的发展,很不好。

    然后还有一件事,臣这几日走访发现,如今大王底下之人,几乎都是来自长安,臣认为这个情况很危险,臣建议大王可在此地修建学堂,招收学子进行教导。

    我现在就向圣人去书信,将孔颖达那个老头子调来,干学问这事,还是他们那些人最合适。”

    如今建立学院,难点就在于老师和书籍,现在依旧是世家的时代,知识依旧还被世家掌控着,哪怕是后面李世民上位再次启用科举,但能够参加科举的,几乎都是家族中的人,没有什么真正的老百姓。

    同时在各州,都会安排专人对撩人进行安抚,让撩人尽快走出深山,让他们尽快入籍,争取尽快将海康的人口补充上来。

    至于书籍抄录,哪里还需要用手抄这个原始的方式?复杂的印刷他搞不出来,简单一点的印刷他还搞不出来了?

    正好,把印刷弄出来,还能掌握一个世家的命门,那些世家敢猖狂,就是因为掌权者无论是谁,都得用他们,因为知识都在他们手中,外面的老百姓没有。

    学堂学生无需多成才,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到时就可以安排至各地,如今大王在这里的威望,无人能及,从这些人里面教出来的人,一旦成为各地官吏,必然是大王最忠诚臣子。

    李元吉心中一叹,想了一会,随即缓缓开口。

    就这些活,谁看了谁都头大,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如今谁让李元吉手下没有其他能够挑大梁的人了?这些事都只能他们来亲自把关,可以说非常的累,现在还只是听,还没有开始做,他都头疼。

    他也不需要培养多大的人才,如今他最需要的就是底层的官吏,现在各州的官吏只要不是太过火,他都没有去动,就是因为动了之后,他没有人可以安排,是不得不继续用着。

    岑文本皱着眉头将李元吉所说的全部记在心里,此刻的岑文本都有些麻了,宁纯这里就对他说了不少,如今李元吉说的这些,就没有哪件事是容易的,难怪这两天宁纯一直在跟他抱怨,现在岑文本也是明白了。

    而且王宫之内的书籍或许不全,这也要想办法将书籍补全,现在都还好,但后面肯定是不行的了。

    岭南发展略微好一些的广州等地,之前就是冯盎先后每次送来几大船的物资才能让他坚持这么久,那些物资,都是冯盎在岭南的积累,都拿出来给他了。

    李元吉如今说的这些,都还只是大问题,如今最为紧要的问题,其他的事情还多着呢,而且就这些事情想要落实下去,难度也都不小,之前这些事都是宁纯在处理,如今总算是换了一个人来体验这种忙碌了。

    学堂的设立虽然艰难,然而一旦成功,大王将受益极大,臣建议当开设学堂。”

    至于给圣人去信,臣建议将书籍的事情也一起呈上去,让圣人运送一些书籍过来,另外大王若是在长安还有人手,尽量再调一些过来吧,学院一旦建立,更需要人手了。”

    李元吉听着岑文本的话语,心中是震惊又懊恼,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学堂这事呢?亏他还经常抱怨自己底下没人,明明自己就可以培养人才。

    如今唯一可惜的是,岭南的道路不好走,走海路要通畅一些,但是拥有大船的人,还是太少了,而且如今的船不能远航,速度也比较慢,都是限制了岭南与外界的交流。

    “哈哈,景仁,你提醒得是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说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想起来呢?

    这事也交给你了,先将学院建立起来,不能建得太小了,前期主要是培养地方官吏为主,等后面,发展起来了,到时候我们要着重培养一些突出的人才才行。

    现在主要做的就这些,就全部交给你了,每件事都很重要,都必须要做好。”

    而教师是对于他这里的难点,在长安不算难题,至于书籍,他齐王府本来就有,虽然不齐全,但可以问李渊要啊,李渊不是增强他的实力来平衡李建成与李世民吗?

    现在是时候让李渊开始付出了,他都已经甘愿成为李渊的棋子了,这么要求要是都满足不了,那他可是要掀桌子的。

    有了印刷,就能直接打破这个束缚,李元吉想着,真拿出来,恐怕最先遭罪的还是国子学里的大部分人,好家伙,直接给他们干失业。

    “大王,此处之外还有一事,便是关于冯盎之事,臣听达和与谢将军说,大王还没有给冯盎明确的官职,这恐怕不好。

    如今叔方为王府左车骑将军,大王可封冯盎为齐王府右车骑将军,同时将冯盎之子冯智戴、冯智彧招入王府为官,以显对冯盎的重用,以安冯盎之心。

    岑文本听着李元吉的话,嘴角顿时一抽,他是真的无语了,直接原地再次喜提一件要干的大事,本来就觉得自己会无比繁忙了,现在好了,更忙了,事又多了。

    尤其是这里撩人的数量远在汉人之上,可以说这里的人几乎没有开智,学堂的设立,还可以让帮这些撩人开智,如此一来,撩人必然会更加融入。

    朝廷想要去改变都难,书籍的问题就是一个极大的限制,若是用人去抄录,就如今国子监,不对,现在还叫国子学,贞观元年才改为国子监,朝廷养了那么多人,负责抄录的就占了大部分,这个成本,根本扛不住,无法实行。

    至于书籍的问题,这事我来搞定,定然让每个学子都能有书看,至于老师,景仁你先辛苦一番,学院建立起来之后就立即开始招生,你先教着。

    随即岑文本又满是担忧。

    另外包括谈殿,其子嗣大王也应当将其接入王府为官,以彰显大王对其看重,以让冯盎与谈殿为大王效死。”

    岑文本听着李元吉信誓旦旦的保证,也不再去想,如今李元吉创造了太多奇迹,只要李元吉说自己能解决,岑文本是完全相信的,这么多奇迹都有了,似乎也不差这一个奇迹了吧?

    随后岑文本又再次开口。

    李元吉此刻是真的心有余悸,冯盎与谈殿两人,尤其是冯盎,在他到来之后做出的牺牲确实很大,而他也确实是因为冯盎提供了很多帮助,才能发展得相对顺利。

    不过这些都已经在着手改变,你如今要做的,暂时就是这些,对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修路,如今海康之内水泥路已经全部打通,接下来要打通前往徐闻、湛江,以及椹川的道路。

    李元吉这次是准备好大出血了,虽然李渊自己说的要增强他的实力,但他要是能够让李渊高兴,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总不能他要一个孔颖达,李渊就当真只给他送过来一个人吧?

    真要是这样,李元吉表示,以后想要他再出血,别说没有门,窗户都没有。

    如今大王虽重用冯盎长子冯智戣,这点非常好,但还不够,冯盎在岭南的地位很高,对大王的帮助极大,可以说若无冯盎,大王想要发展岭南,还会更加艰难。

    臣准备从周边开始向海康汇聚人口,徐闻、湛江,以及椹川这几城暂时达到五万到十万人就可以了,其余的人都先往这里汇聚,臣准备利用大船,以及派出军士,从陆地以及海路运送百姓过来。

    过了一会,岑文本看向李元吉。

    但岑文本也没有后悔,这件事在他看来早晚都要做,还不如早做,越早开始,也能越早得利。

    “臣都记下了,开荒的事情臣准备保持不变,如今最为重要的臣认为是人口以及城池的扩建,至于道路,会先开工,但人手的投入必然不会太多。

    届时在岭南,大王的根基将彻底无人可以撼动,与此同时,最下面的各地官吏不足的情况也能得到解决。

    岑文本满是忧愁,李元吉也是一阵头大,他在长安,哪里还有什么人手啊,能带的都带来了,如今他还能指望的,也就是杨氏和韦氏了。

    至于书籍的问题,你放心,我来解决,抄录的人手也能省下来了,也算是给你减轻负担了。”

    “长安已经没有人手了,这样吧,前面杨铖和韦叶他们带了一些人过来,如今都在忙事情,过后你调几人回来,就这样吧,我待会先写折章,给圣人送去。

    当然,军械这些也是后面的事情,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商业贸易,是发展的核心,杨铖与裴宣俨他们两人负责贸易,这次过后,应该会有大唐之内的商人以及周边各国的商人前来了,到时贸易必然能够发展起来。

    “大王,臣兼着教导这些都没有问题,从长安来的人也可以安排一些进入学院先教导着,但是大王,最重要的是书籍,现在开始必须要让人开始抄录,不然到时书籍定然不够。

    这一刻,岑文本是真的佩服宁纯这个岭南土著了,难怪成长得这么快,岑文本都以为宁纯都是李元吉从长安带来的人了,现在他知道了,一天做着这么多事,想不进步都不行。

    冯盎本就是耿国公,而如今冯盎率领二十一州之地直接跟随大王,做出了极大牺牲,大王应当给冯盎任职,即便大王所能给的官职不会有如今的大,但冯盎毕竟跟随大王,大王必须要。

    创办学院的事他知道很重要,但是之前是真没有想起来啊,而身边的王玄策、宁纯等人也没有人向他提过这个问题,还好如今岑文本提出来了,要不然他自己得啥时候才能反应过来?

    李元吉顿时非常的兴奋,不过就是人才罢了,他是没有,但还不能自己培养了?

    李元吉听着岑文本的话语,心中久久不能回神,这些事情,原本觉得没有什么,但岑文本说来,他才发现这件事有多重要,以前他没有去认真想,身边没有人来提,忙起来后,就将这事给忘了。

    道路修建也非常重要,刚才也说到了,阻碍岭南发展最大的困难就是道路,想致富,先修路,伱要记着这一点,尽快将路修建起来,只要路通了,自然就能带动发展起来。

    李元吉这一刻是真的庆幸,岑文本如今将他这些没有想到的,不足的地方都提了出来。

    也是在这一刻,李元吉是深刻体会到了,有真正的顶级文臣在身边的重要性了,这是真的可以为他查缺补漏啊。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https://www.xddxs.net/read/3304099/1111099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