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在线阅读 > 第151章 一拳之威竟至于此!

第151章 一拳之威竟至于此!


平阳郡,绛邑县。

    不到两丈高的城头上,平阳太守宋胄、督护吴畿等人歇斯底里的催促手下的军户兵、武吏拦截即将攻上来的李氏义军。

    “拿长枪、长戟捅,动作麻利点,迟了你等之性命都保不住!”

    “不要吝惜石头,能砸几个贼兵就砸几个。”

    在绛邑县一周,机动的骑兵牢牢守着四处城门,防备着城内守军大举逃窜。绛邑城北门外,数以千计的义军将士已经展开成了攻城阵型,

    十几架刀车后各自隐蔽着二十名弓弩手,用箭矢压制城头上的敌军,打头阵的十个百人队已经将长梯架好,义军将士们手持盾牌聚在梯脚下,冒着头顶的粪汁儿、石头依次爬梯子攻城。

    李大将军也混在攻城的将士里,能投人的投石机已经在平阳县等地组建好,但推过来尚需要数天,攻打这样一座小县城也不需要这么快就亮出自己攻城的最大杀招。

    为了尽快拿下整个平阳郡,李昊也就跟着将士们一起爬梯子。

    因为主帅知兵,义军的奖赏制度相当合理,率先爬梯子的都是伍长、什长之类的军吏,为了避免百夫长这种指挥型将校去抢先登之功,李大将军还特地下令百夫长、五百主等将校不得率先接战。

    百夫长等将校只需成功指挥进攻时的战术动作就能分润军功。

    第一波攻上城头的义军将士打的相当艰难,因为敌人的目标只有那么几位,拿长戟捅就行了,等后面的将士爬上去,城头形势的天平就开始向义军倾斜。

    而李大将军手持环首刀加入城墙之战后,局势天平开始朝着义军垂直斜下来。

    “奸官,纳命来!”

    等义军将士给大将军指明了敌将所在方位后,李昊这才暴起,以离弦之箭的速度杀向吴畿、宋胄身边。

    即便绛邑城头聚集的晋军兵卒意识到那尊杀神已经攻上了城头,他们也来不及反应,双手持刀的李大将军仅仅在错身而过的刹那,就接连手刃了这群没有盆领的小兵。

    很多晋兵脸上带着三分震惊、四分懊悔、五分惊悚。

    他们几乎不敢相信敌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杀这沿途的数十人。

    “快拦住他!”

    宋胄顿时大惊失色,踉踉跄跄往后退,他还不敢退的太快,因为各处城墙上都有贼兵。

    作为大郡的太守,他的军事才能其实不在治理才能之下,整个平阳郡的县城,都是一座一座丢掉的,若换了平庸之人来,恐怕李大将军在汾水亮相的那刻起,平阳郡九县驻守的兵卒就逃的干干净净了。

    但事到如今,即便是再对司马家忠诚的晋兵,也不敢护在敌将与太守之间。

    手下毫无迎战之心,宋胄和他小舅子吴畿也顾不上许多,先远离贼兵头子再说。

    李昊见他俩带着几个亲随要跑,于是使出全身力气双腿蹬地,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追上去,先拿刀刺入甲胄最全的吴畿,接着快追数步、大跳而起,右手握拳砸向还在逃命的宋胄后脑壳。

    抽刀已经来不及了,唯有一拳砸过去才能降伏逃窜的宋太守。

    小舅子吴畿的惨叫声提醒着宋胄局势的变化,或许是背后追杀的贼将气势太过凶猛,宋太守不知怎的居然转过头观望局势。

    几个呼吸之间,一只硕大无比的拳头就在宋胄余光中越变越大,而后重重砸在他的左鬓角。

    庞大的力道瞬间让宋胄失去了意识,死前的一瞬,他想的是当初要是不让吴畿当督护就好了。

    说不定这伙李氏贼兵还老老实实当着军户、佃农。

    李大将军的全力一击效果是显著的,宋太守的脑浆子都被打了出来,之前的圆脑袋被压缩成了一半,五官夯挤在一起,各种汁水覆盖在表面。

    “求将军饶命、求将军饶命呐!”

    “我等小民只是混口饭吃,没有与大将军为敌之心。”

    上司被当场击杀、敌将又如此凶猛,绛邑县守军再也没有抵抗的心思,就在北城墙上先后投降。

    这是平阳郡最后一座县城,往南的县城都归河东郡、河内郡管辖,此二郡的军户兵还没有完成粟的收割,来不及支援北面的平阳郡。

    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来,毕竟谁来都一样,惹怒了李大将军,人家说不定还能赏北上援军一个新奇的死法。

    吴畿带了护心镜,李大将军那一刀没有让他当场死掉,只是重伤。

    “哎呀呀!”李昊相当懊悔,“怎么就一下子打死了这个宋胄呢,我二弟还要手刃你俩呢!”

    他急忙招来从赵郡、常山郡带过来的老兵,命他们想办法保存完整宋胄尸首,吴畿能救活的话尽量救一下,起码要让吴畿活着见到李矩。

    “贼人,可速斩我!”吴畿忍着剧痛嘶吼,他摁着伤口,慢慢站起来,摆了个誓死不从贼兵的姿势。

    “我主在南,不可使我面北而死。”

    李大将军还在懊恼出手太重,将宋胄脑袋打没了一半,被吴畿这么一弄,顿时哭笑不得。

    “你还装上了。”他走过去,将那柄环首刀用力一拧。

    吴畿吃痛,冷汗再次冒出,终于撑不住,跪倒在地。

    “你们看着收拾。来个百夫长,连夜将这一人一尸押送回乐平郡。”

    城头上虽然乱哄哄的,但局势已经被义军将士控制住了。

    赶到的几位百夫长、刘和刘聪等人相继瞧了太守宋胄的死状,纷纷惊叹不已。

    “一拳之威竟至于此!”

    “大将军的拳已经硬到如此了吗?”

    “谁挨这一拳都活不了。”

    刘聪刘和这些南匈奴人原先还打着找个时机带兵溜了,去上党地方裂地称雄的主意,这几场攻城战打下来,刘氏父子一个比一个心寒,他们都生不出与大将军为敌之意,南匈奴之兵更是人人将大将军奉为神人。

    谁还敢有叛逃之心?

    攻下绛邑县后,义军将士休整两天,准备南下或东攻时,来自井陉县、乐平郡的军情摆到了李大将军面前。

    幽州、中山国、邺城等北东南三个方向的晋军开始集结兵力,据传来自洛阳的中军也发兵数万,即将北上。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赵国等地的义军已经查明晋军派出先遣军队和民夫在押运粮草。

    李大将军忍住一口气攻下河东郡、河内郡的冲动,严密布置了平阳郡防线后,准备率军北上。

    他要带走南匈奴兵卒和部分平阳郡降兵。

    “绛邑城就由张杞驻防,升校尉,总领城内义军将士。由冯恩做监军,同时厘清平阳郡各城户数、田亩数,原先降兵的田地不用动,士族田产收归官府。”

    在绛邑县县衙内,李昊安排了此城的守城事宜。

    张杞便是槐河之战请战的那个张姓什长,进入平阳郡前已经升了百夫长,李氏义军接手了平阳郡各城的降兵后,张杞便被升为五百主。

    义军军制下,校尉管辖三个五百主,手下将士可达一千五百人,这已经是很大的官。

    河东、河西种的都是粟,这些地方的晋兵集结、进攻仍需要一段时间,等李大将军率兵解决完冀州的晋军后,还来得及快速回援平阳郡等地。

    到时候一鼓作气拿下原先的并州。

    此时的关中形势相当复杂,羌胡人占据了陕北、河套等地,晋廷把控着渭水、泾水、长安等地。

    至于黄河几字大弯的西侧,则被河西鲜卑占据,河西鲜卑南边,便是氐人、羌人的地盘。

    李大将军准备到时候看情况,如果晋廷不内战,他就逮着司马王爷们打,如果司马颖、司马乂等弟弟王为司马衷出头,和掌控司州的赵王司马伦先干上,他就抓紧时间把关中陇右这一团乱麻给快刀斩了。

    一句话,这个时代,只能由他李昊一人做主。

    被安排驻守绛邑县的两人出列领命。

    自认为颇有才华的冯恩还特意献言建策:“大将军,河东郡之前被数名干吏治理,自曹魏时便是产粮蓄畜大郡,百姓对官府很忠诚。将军府的民佃之政并不能引得河东百姓来投义军。不如将民佃改为为官府佃够五年、十年后,就将佃田赐给佃农,如此方能分化河东郡百姓与晋国官府。”

    义军所推行的民佃之政和曹魏、司马晋所推行的民屯别无二致,都是为了将土地上的大部分收成捏到官府手上,以便养活大规模的军队。

    这种民屯说到底,便是将流民栓在官府的地上当农奴,受不了盘剥的百姓几年后就会逃亡。

    李昊原先就想改制,奈何今年起事之初地盘少,为了收的上来义军征战的开支就搞了个民佃之政,如今已经跨占数个大郡,是时候想办法改一改了。

    西晋承袭了东汉桓灵几帝以来的所有弊端,土地兼并到了一种百姓所不能承受的地步,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严重开倒车。

    “这个设想不错,佃够五年就分地。你闲暇时多多与百姓交流,听听他们想要什么,年底我召集各地官吏,统一商议。”

    打到如今,义军也只是亮出了分大族田产、不区分各户的旗帜,没有均田、轻徭薄赋这种快速笼络底层民心的杀招。

    李大将军还是有理想的,总不能他搞出来的政权,弄的反而比司马晋还要差。

    冯恩喜不自禁,接连拍大将军的马屁,称颂大将军为三代以下之贤主。

    三代便是夏商周,能用三代以下称赞的上一个皇帝还是汉文帝。

    “我能把司马家、士族全抓到煤矿上挖矿就很了不起了,再进一步便是驱逐五胡,别的交给天下人去评价。”

    将拥田动辄数千上万亩的士族们杀干净,底层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再让四夷宾服,李昊的kd也就凑的差不多了。

    义军的将校们也是马屁声不断,吵得李大将军立起脸,他们才消停下来。

    ……

    太原郡郡治晋阳县。

    回援冀州两郡前,这个重镇是必须要捏在义军手里的,李大将军因此特意率军北上,先打下这座城池再说。

    作为一大州之中心重镇,晋阳城修建的有模有样,城墙全部包砖,城高目测在三丈上下,护城河、瓮城圈样样不少。

    只是守城的兵卒少了点。

    这也不能怪新来的并州都督王浚聚拢不到各地晋兵。

    因为并州北面各郡都丢了,而南边的平阳郡、河东郡都被司州吞了,所以之前有段时间晋廷是不设并州的,太原郡和北边的雁门郡、晋昌郡都归冀州管辖,后来又单独设了并州,但并州都督大部分时间由幽州都督兼任。

    至于不让隔壁的冀州都督兼领并州,可能是因为司马家不放心洛阳北方两州同时在某一个位高权重的大都督手上。

    司马家一直在提防外地臣子。

    “王浚,你也守不住晋阳,不如投降义军,大将军在井陉煤矿里为你晋阳王氏留个好位置,若是等到义军攻破城池,你晋阳王氏九族不保!”

    大嗓门的义军将士在城下喊话,这当然不是诚心实意劝降,而是李大将军特意恶心城内的王浚等守将。

    王浚是正儿八经的晋阳人,他名义上的爹王沈原先是曹爽的掾属,曹爽三族没了后,王沈混在曹髦身边。

    等曹髦准备起兵征讨司马昭之时,王沈、王业等人向司马昭告密,由此让曹髦当街被弑,而后王沈因为告密之功官运亨通,一直混到了江北大都督、骠骑将军。

    这种人家,即便是丢到井陉煤矿挖煤,李昊都觉得挖出来的煤晦气,他迟早要诛王浚九族。

    城头上的王浚等守将却还想依靠坚城抵御贼兵,他们也派出大嗓门之人喊话。

    “大将军,并州之兵仅有数千,抵御北面鲜卑、西面羌胡都不足,无力与义军为敌。不如伱我两家罢手言和,井水不犯河水。大将军意下如何?”

    城内晋兵也不想和城外的五千余义军将士硬碰硬地打一场,短暂达成口头上的停战是守将们所期盼的。

    李昊哂然一笑,“行啊!让他们交出王浚的九族,我就罢兵言和。”

    义军喊话之兵把大将军的意思完整转达给城头上的晋军守将。

    晋军自然不可能把土生土长的并州都督交出去,双方连场面话都没谈拢。

    李昊也不客气,挥手就让义军兵卒们把加固过的投石机推到护城河边沿处。

    这几架投石机可是义军将士们死命从平阳县推到晋阳城的,王浚九族勉强配得上给这几架投石机开光。

    城头之上,四十八岁的王浚望着城下的贼兵推出来的投石机,心中顿生疑惑。

    “他们这是要干嘛,难道这李昊以为靠几架投石机就能砸开晋阳城?”

    他对晋阳城的坚固相当有信心,为了提振士气,还哈哈一笑嘲讽贼兵这一举动。

    王浚身边的守将们也持同样的看法,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316100/1111100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